台灣ETF將顛覆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路徑。元大投信董事 長劉宗聖表示,台灣ETF市場20多年發展成果,使得規模、滲透度、 普遍性等結構性上極具優勢,成為全民投資的基礎建設,從產品、投 資人基礎到制度成熟度,台灣ETF的發展已不僅是追趕者,而是亞洲 市場中的先行者與示範者,成為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核心支點。
談及地區性資產管理中心的成形,通常會先從外在條件切入,比如 是否解除外匯管制、稅賦是否優惠、金融商品是否自由流通,新加坡 、香港就是典型例子,都是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鋪排所打造。但台 灣ETF的發展,卻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可以說是從「市場需求自 然長出來的成果」,甚至走在了前面。
台灣ETF總規模居亞洲第三,僅次日本與大陸;在債券ETF,台灣是 亞洲第一。這些數字不是靠政府資金灌注,而是市場自然增長的結果 。相較日本ETF有7∼8成由央行(BOJ)購買、大陸也是由中央匯金、 政府基金在撐盤,台灣ETF則是一般散戶、機構法人、外資三方共構 而成,參與者結構更健康、更有韌性。
從受益人數來看,台灣ETF受益人數突破1,500萬人次,超過股市開 戶數1,300萬。也就是,台灣投資ETF的人比投資股票還多,這在亞洲 是唯一的現象,也顯示台灣ETF已經不但是利基市場,而且是全民投 資基礎設施。
台灣的ETF發展已經走過20多年,整體市場結構非常穩健。劉宗聖 分析,包括初級市場健全、次級市場活絡,ETF占台股總成交量比重 穩定維持在7∼10%,成為安定市場波動的重要力量;產品線方面涵 蓋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四大資產類別,報酬種類有原型一倍、槓 桿二倍、反向負一倍、Smart Beta、主動式、被動多資產配置型等六 種,這意味著,無論是想參與台股、高息、AI、全球債、美元貨幣、 甚至槓桿放大或避險操作,台灣ETF市場都已經提供了完整工具箱。
劉宗聖直言,「我們不是在找地蓋資產管理中心,我們早就先蓋好 地基,就是台灣ETF!」ETF投資人基礎的這個「鍋底」,是任何亞洲 市場都難以複製。因為沒有這些人,就沒有流動性;沒有流動性,就 沒有市場定價機能,也無法吸引境外資產進駐。所以不是「希望成為 資產管理中心」才來發展ETF,而是因為ETF已經發展起來,成為發展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支點。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