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力拚金融創新,瞄向黃金衍生商品的開發。政大AI創新實 驗室執行長謝明華2日透露,臺灣銀行正研究黃金代幣化,參考國際 經驗,代幣化後可藉由區塊鏈方式形成「次級市場」,如債券或股票 的借券機制,達到活化黃金資產的目的。
台灣銀行為國銀的黃金存摺「批發商」,各家銀行開辦黃金存摺業 務,最後都是在臺銀進行清算;事實上,臺銀持續探討黃金相關商品 的開發,近期關注代幣化技術及實體世界資產代幣化(RWA)的發展 趨勢,並在貴金屬業務上,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評估。
區塊鏈專家指出,目前所有的本國銀行要買賣黃金,都得和臺銀進 行清算,未來代幣化後,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清算,將更具效率並大 幅節省成本。
專家解釋,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投資人參與更多過去無法參與 到的投資項目。舉例而言,目前投資太陽能電板的權益,普遍是以紙 本合約的形式、不易轉讓,且無法創造出綠電的次級交易市場,若能 運用區塊鏈,將人們出資太陽能電板的權益代幣化,可望像交易比特 幣一樣,小額投資人也能輕鬆投資,或交易太陽能電板的權益。
黃金也是相同道理。在法規允許下,藉由代幣化,黃金可在區塊鏈 上交易,類似股票或債券的「借券」機制,簡言之,未來投資人所謂 的投資黃金,除了實體黃金外,也可以是一張「持有金條的線上憑證 」,這張憑證可以在次級市場上出借賺利息,也可以進行更多元的投 資運用,不再只是單純的放在黃金存摺裡,苦等金價上漲獲利。
中央銀行報告也指出,Tether(泰達)公司與英國貴金屬貿易商T G Commodities Limited在2020年,曾合作推出代幣化黃金Tether G old(XAUt),每枚XAUt代幣均代表一英兩實體黃金的所有權;實體 黃金保存在瑞士的金庫,投資人可於瑞士將XAUt代幣兌換成實體黃金 ,也可委託Tether公司將黃金出售進而兌換成法幣。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