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股第二季財報表現,發現AI產業為台股帶來結構性的成長機會,投信法人指出,AI相關供應鏈企業今年盈餘展望不僅沒有下修,反而獲得上調,上修主要來自大型雲端服務提供商上修資本支出展望,與GPU大改款帶動相關零組件迎接規格升級兩大因素,台股後市持續看好。
富邦投信分析,建議投資人透過台股基金及ETF掌握產業趨勢的優勢,把握AI浪潮中具實質獲利能力的標的,包括AI半導體、電力供應、伺服器與IC設計具有實質營收獲利的公司。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在關稅談判中,台灣是否達成20%以下的結果已非市場關注重點,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當政治手段告一段落後,全球經濟是否能順利回歸正常運作。而從長期來看,美國政策勢必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並改變資金流向與企業布局策略,因此應持續關注具備產業競爭力、能在美國設廠,或即使不在美國設廠仍能有效支援客戶需求的企業,唯有在這些方面具備優勢者,才具備成為核心持股的長期價值。
展望第四季,美國在2026年11月即將迎來期中選舉,川普政府為了讓共和黨在國會大選勝出,政策面的變數料將比今年少,屆時美元走勢與關稅的影響力也會更小,整體而言應有利於美股表現,對於台股也是另一項利多。
看好2026∼2027年的股市前景,可積極布局尚未完全反映利多、但具備題材與成長潛力的中小型AI概念股,以掌握下一波補漲契機。後續看好族群包括:AIPCB/CCL、BBU、散熱供應鏈、網通、電子零組件與半導體特化耗材,AI成長動能的族群仍是推動股市向前走的核心力量。
台新臺灣IC設計動能ETF基金研究團隊認為,融資仍在低檔,籌碼仍穩定,且預期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基本面仍佳,因此拉回仍應擇優布局。IC設計產業將扮演AI要角,加上股價位置相對其他AI供應鏈低,台股IC設計ETF後市漲升行情可期。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