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投顧公會今年10月起跑的校園基金理財巡迴講座,第二波由多家投信投顧業者走入全台大專院校財金系,與同學分享理財觀念、投資心法與市場趨勢,鼓勵年輕世代透過基金定期定額建立長期投資習慣。
摩根投信協理林則言於中興大學表示,同學們在投資前應掌握總體經濟指標意涵與主要國家經濟動向,同時學會運用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工具評估股票價值。他強調,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定期定額是最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投資方式,不僅門檻低,也能避免追高殺低。他提醒,若能同時做到精選標的、持續扣款與定期檢視投資組合,長期下來更能在低檔累積較多基金單位,強化報酬。
台中銀投信副總黃律聖在聯合大學指出,年輕人需先理解「資產」與「消費」的差異,並認知投資一定伴隨風險,而關鍵在於如何分散與管理。基金兼具流動性、分散風險與專業管理等優勢,是適合學生的入門工具。他提出定期定額的「四大金律」:堅持扣長期、漲多要停利、下跌不停扣、逢低再加碼;同時以25歲年輕人想存人生第一桶金為例,建議在預留逢低加碼金至少36,000元下,每月扣款5,000元,可鎖定積極型基金,以年化報酬率10%為目標,就可望在10年後達成第一桶金的目標。
宏遠投顧總經理劉占梅於南臺科大分享,對抗通膨與掌握複利效應是年輕理財必學課題。她以自身定期定額成果鼓勵學生「越早開始越好」。劉占梅表示,定期定額就像種樹,初期可能遇到空頭市場,但只要穩定投入,時間愈長複利效果愈顯著,最終往往勝過短線操作。
至於擔心資金不夠的同學們該從選哪種基金開始進行投資?劉占梅表示,追蹤台美股市大盤的ETF因為費用低、風險分散廣,長期向上趨勢鮮明,適合追求成長的年輕族群;另外以追求打敗大盤的主動型共同基金因藉重專業管理、分散風險,省時省力及同時追求超額報酬,也是不錯的選擇。
霸菱投顧副總吳炫達在朝陽科大則以定存、保險、股票與基金比較其風險與報酬特性,並以22歲起投資的不同情境推演指出,基金因股債資產長期向上,具備累積財富的優勢。他提出投資三原則:「越早越好、越實際越好、越多越好」,並強調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是最能落實這三原則的工具。
吳炫達建議同學定期定額時可以全球股票型基金或ETF為核心,再視個人風險承受度,搭配波動大但潛在報酬較高的產業或區域基金或ETF,策略上堅持「停利不停扣」原則,就能掌握到定期定額的精髓,享受美好的果實。此外,貝萊德投信副總謝超然也在靜宜大學分享基金市場現況與投資心法,期盼年輕世代能盡早建立正確理財觀念,為未來財務自由奠定基礎。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