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2050淨零碳排,國內企業永續投資意識提升,公股銀行將ESG因子納入投資審查項目,以土地銀行為例,目前內部規範投資審查項目納入ESG因子的比率,債券及股票均至少達6成以上。
土銀表示,投資股票時,除依據相關法令規定、配合政府政策、經濟發展及業務發展需要外,也就投資效益及ESG等風險分析事項進行評估,透過年報或永續報告書了解用電及溫室氣體排放等資訊,以及減碳面臨的限制困難及因應方案、關注被投資事業的營運狀況、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策略,投資後並定期追蹤,以落實股東監督角色。
華南銀行目前投資部位亦皆融入ESG投資因子,並參酌台灣永續指數、台灣上櫃永續指數、集保結算所「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ESG IR平台)」之國際級機構ESG評分/評級進行評估,最後再由交易人員檢視股票池中投資標的營運狀況、財務分析、ESG機會與風險。
第一金控指出,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審議評估流程包含ESG因子,並與企業進行ESG議合,且由第一金投顧每月檢視並修訂「違反永續發展之不可投資名單」,依據產品永續、治理、社會、環境等面向檢視投資標的,將違反永續發展宗旨的企業列為不可投資名單,提供金控、銀行、證券、投信、人壽及創投6家公司參考。
隨著投資結合ESG制度愈來愈完善,永續投資比例也隨之成長,兆豐金控統計,2024年全年集團ESG永續發展產業投資家數為615家、年底ESG永續發展產業投資餘額約為新台幣2,578.14億元,占整體投資餘額比例近2成。
合庫銀行則揭露,近三年投資永續發展債券包括台幣及外幣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合計金額達新台幣145.59億元。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