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1日大跌991點,寫史上第六大跌點,市場猶如驚弓之鳥。回顧過去史詩級大跌資料顯示,重大的跌點發生後的3個月、6個月,台股大多在強勁的修復行情推動下加速反彈,累計漲幅普遍落在雙位數。法人指出,在整體經濟基本面未出現重大逆轉、亦無突發性非經濟衝擊的前提下,台股長多格局並未翻轉;本次急殺主要反映短線籌碼清洗與資金換手,反而提供中長線逢低布局的難得機會。
台股今年波動明顯放大,在多頭不斷推升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每逢震盪回檔也屢屢改寫史上最大單日跌點排行。自4月7日寫下史上最大跌點後,緊接著4月9日再度創下史上第三大跌點;而指數在其後五個月一路反彈並持續改寫新高後,21日又再度刷新史上第六大跌點紀錄,市場情緒波動加劇可見一斑。
不過,回顧歷史大跌後的走勢並非全然悲觀,根據CMoney統計,台股歷來前十大單日跌點過後,指數在後續3個月、6個月的平均漲幅分別高達13.76%與25.11%,顯示劇烈拉回往往伴隨中期行情的反彈契機。
00994A第一金台股趨勢優選主動式ETF經理人張正中指出,11月台股指數自高點大幅修正後可望重啟漲勢,台股多頭行情並未轉向,只是資金進行換手,短期漲幅較大良性消化獲利賣壓後,可望再度由科技成長股帶領漲升氣勢,挹注台股後市正向底氣,強化投資人股價回調後進場信心。
現階段台股行情盤整之際,更適合透過主動投資策略「選股不選市」,掌握趨勢個股進行投資,把握下一波行情重啟動能。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也認為,時序進入年底,做夢行情依然可期待,根據估算,2026年台股整體企業獲利預估有望成長20.9%,動能預期超越今年。分產業看,預估電子2026年仍維持高速成長約24%,而金融、傳產受惠於低基期,預估將分別成長5.2%、15.9%。
法人分析,美國科技財報雖引發短線震盪,但AI資本支出循環仍在高峰區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訂單能見度維持穩健,再加上2026年企業獲利動能可望優於今年,台股基本面支撐力道仍強。外資近期大幅調節,但以過往經驗來看,外資在急跌後往往於低檔區重新回補台股權值股,成為後續反彈的重要力量。
此外,內資在修正期間動能未減,包括投信持續逢低加碼AI、網通、電子零組件等族群,八大公股行庫亦在21日重新啟動買超力守指數,示警意味濃厚。法人強調,短線雖震盪劇烈,但未見景氣反轉訊號,建議投資人可鎖定第三季獲利成長、2026年仍具EPS增長能見度的族群,採取分批布局策略,把握修正後的反攻契機。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