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周在各項國際利空干擾下,市場賣壓大舉出籠,衝擊指數重挫962點,周K連三跌,大盤新一波季線保衛戰登場。不過市場專家預期,隨短線跌幅已深,本周有機會醞釀跌深反彈行情,基本面仍將是最大靠山,逢低可布局AI等業績成長股。
上周台股在國際金融情勢險峻下,再加上外資年終結帳、特定主力大舉退場等多空因素包圍中,行情上沖下洗,但隨美股止跌回穩,加上法人圈看好上市櫃公司第4季獲利,有望再次突破1兆元,在基本面當靠山下,大盤有望迎來一波跌深反彈行情。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基本面仍將是台股最強而有力的後盾,因為觀察輝達黃仁勳在財報法說會內容,首先,Blackwell銷售火熱到難以置信,同時,推出已五、六年的H系列仍在出貨,也就是目前空方對AI業者在財報的折舊認列年限等質疑,並不存在。
其次,優於市場預期的第4季展望,營收達650億美元,勝於第3季的570億美元,意即台股AI供應鏈第4季業績表現可期,尤其是龍頭的台積電11、12月營收有望優於過往季節性的波動,達成、甚至超出財測指引上限,連帶整體台股第4季獲利有望接近第3季歷史新高的1.25兆水準,約在1.2兆元附近,基本面成為台股最有力靠山。
萬寶投顧執行長賴建承、台新投顧總經理江浩農指出,雖市場對本波季線能否穩守,多抱持保守的態度,不過,在台灣50成分股第4季獲利有望年增8%,獲利表現亮麗中,季線向下空間有限,逢低仍可逐步布局,包括基本面前景看好的半導體、伺服器、組裝、散熱、CCL、PCB等AI供應鏈,及長線看好基期偏低的載板、矽光子等族群。
分析師建議,由於目前正處外資年終結帳期,繼10月賣超991億元後,11月迄今,再賣3,576億元,二個月合計賣超達4,568億元後,由於此賣壓可能至12月初、外資陸續展開年底長假後,才會正式告一段落,因此,近期操作宜避開外資調節的個股,留意年底作帳的投信加碼股。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