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內瓦經過2天談判後,中美終於達成協議,暫時降低雙方互相加徵的高額關稅,並為「習川通話」創造契機。根據兩國12日的聯合聲明,接下來的90天內暫停各自的關稅,以便展開談判。美國將把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從當前的145%下調至30%,中國則會將對美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從125%降至10%。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12日晚發出最新報導,在中美兩大經濟競爭對手就貿易協議取得進展之際,美總統川普表示,可能在本周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美國財長貝森特則在接受財經媒體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未來幾周將再次與中國官員會面,以達成更全面的協議,希望大多數貿易和關稅問題能在年底前得到解決。
兩大經濟體在貿易戰上走向和解,使其對全球經濟的威脅得以緩減。根據雙方公布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5月14日實施上述新關稅措施,意即在原本互徵的145%及125%關稅上,中美各自取消91%的加徵關稅,且均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在對等關稅部份,比照他國90天的暫緩期,豁免至7月9日為止,以待後續協商結果。
美對中的部份,因其中仍包含針對芬太尼加徵的懲罰性關稅20%,因此關稅仍達30%;中對美商品關稅為10%,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和能源商品則仍加徵10∼15%的反制關稅。此外,中國也同意採取措施,暫停或取消4月2日起實施的非關稅措施。
此外,兩國商定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中方代表為國務院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為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協商地點可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進行。若根據需要,可就經貿議題展開工作層面磋商。
川普上任後,即以中國未管制芬太尼流入美國為由,對中國實施兩波共計20%的芬太尼關稅,中方亦分兩批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原油、大排量汽車、小麥、玉米、大豆等加徵10∼15%不等關稅;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對中國加徵稅率達34%,引發中國再度強硬回擊,雙方互祭報復政策,使美對中產品累計關稅升至145%,中對美產品關稅亦高達125%,中國還在4月4日宣布升級對稀土的出口管制。
兩國僵持約1個月,終於在上週出現緩和跡象,何立峰昨並會晤WTO總幹事伊維拉會晤,伊維拉呼籲雙方繼續建立實際解決方案。何立峰表示,各方應在WTO框架下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和爭端,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摘錄工商時報 賴瑩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