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下半年2奈米製程即將量產,首度採用環繞式柵極電晶體(GAAFET)架構,其缺陷密度趨勢,低於同期先進製程節點,鎖定蘋果、輝達、AMD、高通、聯發科等一線客戶。台積電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指出,相較5奈米NTO(新流片)數量為4倍,相對的複雜度也會提升。
除了耗材、化學品,2奈米GAA結構檢測重要性提升,供應鏈透露,鈦昇用於金屬層檢測之拉曼雷射光譜儀,已通過台系晶圓代工客戶驗證,和競爭對手並列合格供應商,繞線越多、金屬層(Metal layer)也會往上成長,未來每片矽晶圓必須逐片檢測,A16、A14等埃製程也都會導入。
台積電15日於新竹舉行技術論壇,大秀先進製程肌肉,張曉強說,2024年是AI元年,預期2025年依然非常健康,AI將持續貢獻半導體產業,上看成長10%以上,2030年半導體業產值有信心可達到1兆美元。
台積電2奈米依計畫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張曉強直指良率已超過9成,第二年的新設計定案數量,較同期5奈米成長4倍;明年下半年緊接而來的是N2P,較N3E之邏輯密度增加1.2倍。
最尖端A14製程也呼之欲出。張曉強以無聊(Boring)來形容台積電製程節點步調,因為可預測性高;他提到,A14將以更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加速AI發展里程碑,並增強智慧型手機的內建AI功能,採用新的NanoFlex Pro技術,計劃於2028年開始生產。
張曉強強調,AI是推動半導體成長的主要動能,估計AI到2030年在半導體業占比將達45%,其中,手機占比約25%,包括三星手機,都有台積電生產的晶片。
台積電也看好實體AI下一波發展,如人形機器人。預估至2030年全球AI機器人市場將突破350億美元規模,2035年將有13億台AI機器人被運用在真實世界。
台積電成功整合AI所有的必要元素,從先進邏輯製程技術、先進3D堆疊與封裝技術、矽光子技術等,已準備好攜手半導體產業領導者,推進AI的未來。
(摘錄工商時報 張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