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光學族群股王大立光、最大權值股台積電第二季法說會接連於10日與17日登場,恰逢對等關稅稅率揭曉時刻,答案可能影響雙王對後市觀點,也牽動各大研究機構財務模型調整。外資研究機構持續對台積電抱高度信心,為台股提供定心丸,多頭反彈能否續行即將翻牌。
外資對台積電關注層面涵蓋總體經濟、產業景氣、關稅乃至大而美法案牽動美國擴產進度等,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隨市場對台積電2025年預期大致底定,部分關注力已放到2026年。
外資對台積電法說必考題包括:一、AI半導體需求與成長性;二、台積電2026年CoWoS產能規劃;三、台積電2026年晶圓代工定價策略;四、台積電於美國擴廠進度是否加速;五、非AI應用對先進封裝需求狀況;六、2奈米製程產能擴張進展;七、中長期營收年複合成長20%是否調整;八、對半導體關稅看法。
隨法說進入倒數,新台幣升值也為市場擔憂。台積電提出新台幣每升值1%,毛利率會下降0.4個百分點。外資分析師說,匯率對台積電財報造成影響若無意料外惡化,就看市場氣氛來決定新台幣升值利空消化速度。
近期高盛、花旗環球證券接連調高台積電股價預期至1,210元與1,280元,帶動股價緩步墊高,一度突破1,100元大關。但外資券商主管也提出,台積電股價逼近高點1,160元之際,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等變數添亂,又有新台幣匯損,短期內確實可能壓抑股價。
大立光方面,各大研究機構提出的法說焦點有:一、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否回溫;二、客戶對鏡頭升級態度;三、AI智慧機滲透率趨勢;四、車用與機器人領域布局進展;五、對等關稅對終端消費需求影響性。
大立光6月營收為41.46億元,月增29%、年增3%,第二季營收116.72億元,季減20%、年增6%。邁入傳統旺季,大立光經營層認為7月拉貨動能優於6月;外資目前對大立光多空看法不一,對全球景氣影響智慧機銷量有所疑慮。
(摘錄工商時報 簡威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