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引發的拉貨效應消退,但台灣出口熱度不減,且第三季出口攻上頂峰幾無懸念。財政部9日公布,8月出口584.9億美元,除了歷來首度連四個月破500億美元、接連刷新單月紀錄,更是台灣單月出口「史上頭一回」超車韓國。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表示,8月出口在資通視聽產品和電子零組件領銜下,上演大驚奇,延續5月以來的強勁走勢,更因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等數十年磨劍成果,乘著這波AI大勢飛升,與韓國強弱分明,出口值因而逆轉勝。
蔡美娜說,今年以來台灣出口相當亮眼,5月以來不僅步步高升且月月創紀錄,8月在去年基期已高的情況下,年增高達34.1%、寫下連22紅,分析原因,主要是來自AI衍生的高效運算商機優於預期,加上國際品牌消電子新品備貨。
她表示,相較台灣出口逾7成集中資通和電子零組件,韓國出口產業相對分散,過去四年,韓國每年出口約高於台灣2千億美元、換算每月比台灣多17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台韓出口差距急減,8月更迎來逆轉,台灣反超韓國0.9億美元。
展望後續表現,蔡美娜分析,由於7、8月出口已打下好基礎,9月出口只要有385.4億美元,就可以輕鬆追平歷年單季新高,因此第三季出口攻上頂峰可說幾無懸念,至於全年出口除了可能「四季紅」,出口值上看6千億美元。
在AI運用開枝散葉下,主計總處最新的第三季出口估值大幅調高至1,602億美元,年增幅29.1%,但依目前實現數加上過往季節走勢,財政部更樂觀看待第三季,認為存在6至8個百分點上修空間,即年增可能達35%∼37%,換算出口規模1,680億∼1,740億美元。
至於9月單月出口,財政部預估規模值仍會連續第五個月超過500億美元,但未必會再創單月新高,有可能介於527億至552億美元,換算年增率30%至36%,即出口要維持連23紅已是板上釘釘。
8月出口值584.9億美元和8月出超168.3億美元,均創單月新高;8月進口416.6億美元則是歷來第三高。財政部分析,目前看來,美國對等關稅對傳產業者衝擊較大,高科技業者出口所受的影響相對有限。以電子、資通以外傳產貨品8月出口美國表現來看,年減幅為9.6%,是近18個月最差表現。
(摘錄工商時報 傅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