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9月營收一舉衝上4.69兆元新高、月增12.92%、年增14.87%,9月營收創高家數也衝上111家今年最旺,第三季旺季效應超出市場原先預期,單季營收衝上12.91兆,以及前三季飆高音至36.44兆元,與9月營收表現,三創歷史同期新高。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指出,9月的旺季效應強,除了消費性電子旺之外,AI需求更為強勁,帶動營收出現大噴發,第三季除了旺季效應,加上新台幣匯率在第三季回貶5.67角、幅度1.86%的激勵之下,上市櫃公司營收均出現同步攀升,且預期第三季獲利也將同步登峰。市場據此樂觀估計,上市櫃第三季單季獲利,可望突破1兆元。
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也認為,9月出口數據表現非常漂亮,已連續多個月出口呈現正成長,且也是歷年單月第三次高峰,事實上第三季本來就是旺季,因AI需求強,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在前八個月超過陸港兩地合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9月對陸港兩地合計再度成為出口最高,可見不管中美兩大強權在關稅或其他領域如何開戰,台灣都處在「左右逢源」位置,可得到好處。
展望第四季,朱成志並預期,還能迎接營收跳升的族群,仍是以AI為主,因消費性電子熱度有限,蘋果i17手機銷售傳出追加,對蘋果供應鏈具有加分作用,隨著AI單價愈來愈高,對上市櫃公司獲利有幫助。
根據統計,9月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創高有111家,包括鴻海、文曄、台達電、奇鋐、金寶、國巨*、遠傳、亞翔等,而9月創高家數,不僅僅是今年以來單月最多,也遠高於8月的74家及去年9月的76家。而在此之前,9月最高落在2021年9月的151家。
伴隨著AI需求旺,今年前三季營收前十高公司排名也出現洗牌格局,鴻海、台積電、廣達、緯創、文曄、和碩、大聯大、緯穎、仁寶、華碩等,全數都是AI概念股,去年前三季營收,名列前十高之列的台塑化及統一退出,改由緯穎及華碩新進霸榜。
據統計,9月營收月增前三大族群與AI相關,包括PC相關、矽晶圓及PA等,月增率約1∼2成;而月減前三大族群,則全數為非電族群,包括零售、汽車、金融等,月減幅達7∼9成以上;至於9月年增前三大族群,分別為網通、IC通路及PA,年增2∼4成以上,而9月年減前三大族群有運輸、面板、觸控等,均呈現個位數年減。
(摘錄工商時報 呂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