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高度關注並屏息以待台美關稅談判好消息,總統賴清德21日信心喊話,政府的責任會穩定匯率,對美關稅談判近日應會有好的進展,目前正朝暫行關稅20%進一步降低,且不疊加(MFN)方向努力,另也要爭取232條款相關稅率可得到最惠國待遇,「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有好的結果公布。」
中美貿易戰暫緩解,美財長貝森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本周將在馬來西亞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月底中美舉行「川習會」,加上11月4日最高法院擬針對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權限舉行聽證會,與近來美方大幅降低或取消美國境內未生產商品關稅,都對未來關稅談判帶來變數,我方國安及談判團隊緊盯進展。
賴清德21日前往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參加「TiTE×IHT台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五金工業展」時給手工具業者打氣,他表示,台灣手工具及五金零組件名揚國際,以「高品質、高韌性、交期快」優勢獲得各國讚譽,五金手工具產業是台灣中小企業出口重要基石,而中小微型企業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重組、綠色轉型壓力、美國關稅政策及匯率波動等挑戰,政府會協助克服。
賴清德強調,政府推動930億「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包括透過信保基金及利息減免給予金融支持、鼓勵研發升級等,並在中小微型企業受到衝擊時補助員工薪資以穩定就業,減少企業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他表示台美本次未涉及匯率議題,但政府有責任穩定匯率、改善投資環境,並對談判秉持「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四大原則,希望不僅平衡台美貿易逆差,更深化台美經貿合作,也朝降低目前暫行關稅20%且不疊加方向努力,再爭取《232條款》相關稅率等能得到最惠國待遇。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也強調,台美談判已到最後階段,技術性問題已磋商,還有總結會議,希望盡快進行總結會議讓產業能安定。台灣在談判時,除國家產業的利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國人健康跟糧食安全,任何談判項目都在這個原則上進行,不會有特別的例外。
(摘錄工商時報 呂雪彗 楊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