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昨(29)日表示,無論是新興科技產業或積極轉型的傳統產業,都能在創新板找到合適舞台,交易所提供的不僅是資金,更是提供一個「可以長大的環境」,致力打造台灣創新板成為亞洲那斯達克(NASDAQ)。
證交所與創投公會昨天共同舉辦「解碼創新板 創業投資新機遇」座談會,吸引逾百家創新企業與創投機構參與,並有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與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總經理李愛玲一同探討創新企業相關議題。
林修銘致詞時表示,創新板是證交所為支持創新動能所打造的重要戰略平台,它的DNA是「Future + Growth」,創新板透過靈活的上市標準與專業導向的創新性審查機制,選出具國際視野與創新潛力的企業,協助提升市場關注度與募資能力,加速邁向國際舞台。
林修銘進一步指出,今年初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以來, 創新板指數今年至2月底最高漲幅逾18%,較今年以來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臺灣50指數及櫃買指數最高漲幅僅約3%,表現更為亮眼。雖近期受國際情勢衝擊震盪,創新板表現相對穩健。
此外,統計至18日,創新板總成交值已近2024年八成,日均成交值更較去年成長191% ,相較同期間上市及上櫃大盤均為衰退,表現更為亮眼。此外,目前創新板20家掛牌公司中,有13家獲利,去年營收年成長高達79%,領先一般上市公司平均的13%,也打破了外界對創新板企業「未獲利」的刻板印象 。
彭金隆提到,金管會持續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過一陣子將公布成效。
對於新創企業,規劃透過創投支持新創事業、創新板站穩腳步,進一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投入資本市場,希望創新板不只是逗號,未來將是驚嘆號。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也呼應創新板2.0的成效,已使愛爾達-創(8487)暫不急著轉板上市。
她在簡報時指出,資本市場的經營策略已逐步從單一籌資功能,擴展為與產業發展深度連動的整體平台,從過去著重科技硬實力與多層次市場布局,進一步走向融合「軟硬兼備、韌性強化」的系統性策略,並涵蓋大中小微企業的分層聚焦經營。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