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晶併弘潔科 董座徐秀蘭估效益最快Q3發酵:台特化營收1.7倍成長
針對子公司台特化(4772)併購弘潔科事宜,中美晶(5483)今(30)日傍晚舉辦線上記者會,董事長徐秀蘭與中美矽晶總經理兼台特化副董事長陳振乾表示,最快今年第三季即可反映在營收與獲利上,預期全年將對EPS產生顯著貢獻,且本案以自有資金與銀行融資支應,目前無現金增資計畫。
徐秀蘭表示,根據模擬試算,若以2024年財務數據為基礎,弘潔科年營收約為台特化的1.7倍,歸屬持股比後的營業利益貢獻可望達到80%以上,「本次併購在不膨脹股本的前提下,營收與獲利雙雙倍增,是極具綜效的策略推進。」
徐秀蘭強調,此次整合不僅是擴產,更是一項「雙軸雙向」的策略佈局。台特化自IPO以來即明確規劃2030成長藍圖,在持續拓展沉積、蝕刻與清洗等核心材料應用產品同時,也透過選擇性併購,擴張製程深度、提升客戶覆蓋率與服務黏著度,「這是一次能兼顧本業深化與非稀釋成長的操作,對股東極具價值。」
法人提問亦關注併購後的產品線整合計畫與資本結構影響。陳振乾指出,弘潔科技專注於乾式蝕刻(Dry Etching)設備中chamber零件的高潔淨清洗與再生,正與台特化聚焦的先進製程材料供應在技術脈絡上形成高度互補。他透露,目前團隊已啟動交叉合作機制與共開案評估,未來也將啟動針對缺口品項的聯合研發與客製化技術轉換。
面對匯率波動與晶片關稅風險,徐秀蘭亦坦言,台幣升值確實對集團短期造成一定財報壓力,但整體資金調度仍屬穩健。她說明:「環球晶與中美晶擴產多在海外,以美元資本支出為主,因此實質上升值影響較小,帳面波動會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針對市場是否有進一步增資或擴大投資之預期,徐秀蘭明確指出:「目前本案完全由自有資金與銀行融資完成,沒有任何增資計畫。」她也強調,未來是否拓展至其他國際據點,將依客戶需求而定,但相較同業,台特化與弘潔科技都能借重中美晶與環球晶在全球的營運據點,具備「就近服務」的競爭優勢。
至於併購細節,中美晶於上周五(6月27日)公告,透過旗下子公司台特化以現金方式取得未上市公司「弘潔科技」65.22%股權。弘潔科技為半導體製程設備零組件清洗與表面精密加工服務商,專精於先進製程chamber零件再生服務。此舉為中美晶集團從特殊氣體橫向拓展至高階設備再生市場的戰略一環,全面強化在AI、高速運算與先進封裝製程支援能力的覆蓋率。
<摘錄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