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房將鑄口琉璃融入家具創作,攜手永進木器廠跨界合作以再造琉璃賦予新生命,共同創作一系列「有時間及空間概念的桌子」!五項產品分別是Arch、Cycle、Harmony、機器人與地球,除了以鑄造餘料再利用,並制定減少工序的綠色流程,達到廢棄物再利用與減碳雙重目標。
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地球」,再造之後減少多達341公斤CO2e碳排量,相當於2棵胸徑47公分、高約11公尺樟樹的1年固碳量,在被認為是難以減碳繁複琉璃工藝裡,為相當不容易的減碳成效,深具意義。
由楊惠姍、張毅創立的琉璃工房,致力於以琉璃創作東方美學,曾榮獲「台灣百大企業品牌」、「DFA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品牌」,楊惠姍的作品也被23個世界博物館機構收藏。在「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核心價值驅動下,2022年正式啟動ESG計畫,楊惠姍挑戰推翻自己37年前研究復興的「琉璃脫蠟鑄造法」,測試改變工藝流程,找尋更美顏色的創新公式。以琉璃藝術作品鑄造後的鑄口餘料,發展循環再生的可能。並找尋到擁有70餘年歷史的永進木器廠,開啟跨界合作。
琉璃藝術與工業設計木藝相互激盪碰撞,楊惠姍與永進木器廠第三代江世楨均表示是難得的探索旅程。楊惠姍說:「琉璃工房期待發揮琉璃透光的特質,找到讓光能充份進入琉璃桌的方式,並需是能被使用的桌子,讓人想觸摸琉璃質感,感受光,享受它的色彩。為滿足此目的,琉璃工房設計了隱藏於內部的木頭接合方式,著實讓江總費盡了心思」。除了內部結構外,還要考慮琉璃較重,力學的重新計算,不斷調整桌腳造型與寬度。她提及因與江世楨合作,這張桌子方得以完美呈現。
江世楨則回應琉璃工房:「你們的設計想法與角度,與我們不太一樣。你們設計的結構,都不是我們在製造家具常用的工法。反而比較像是老傢俱的雕刻,結構很精采,但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但因支持琉璃工房的理念,由於一個承諾,江世楨說:「就陪琉璃工房走這條路,一定要用我的專業把它做出來!」
導入綠色設計,讓繽紛的光之琉璃結合札實木件,讓看似只剩回收功能的「鑄口料」被賦予華彩新生。該展為免費入場,歡迎闔家大小共襄盛舉。<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