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寵物險市場再添新兵,繼國泰產險、旺旺友聯、富邦產險及明 台產險後,和泰產險日前低調推出寵物保險商品,成為市面上第五張 寵物險保單,但由於銷售僅限於特定通路,加上承保策略保守,預期 業務量不會大,市場觀望氛圍依舊濃厚。
產險業者指出,目前明台產險、和泰產險的寵物險多屬於「服務型 商品」,僅提供給合作通路需求使用並非主力銷售產品。因此一旦有 保戶申請大額理賠,損失率容易偏高,也使業者對擴大承保興趣有限 。
回顧市場發展,台灣寵物險在2022年曾創下高峰,全年投保件數達 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但立即爆發高損失率危機,202 3年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一度飆升至逾100%,導致 產險公司對寵物險推出轉趨保守,不少產險公司趁著寵物險公版推出 ,紛紛下架觀望。
雖然2025年前五月損失率已降至38.3%,較去年同期94.9%大幅改 善,但整體市場保費收入6千萬餘元、投保件數2.8萬件只平去年同期 水準,投保件數、金額仍處於相對低檔,顯示距離市場全面回穩仍有 一段距離。
業者分析,近年投保件數及保費下滑原因,包括保單條款調整、醫 療費用上限及自負額控管更嚴格、核保與理賠審核標準收緊,以降低 高額賠付風險。部分飼主則抱怨,「想買卻買不到」是現況常態。除 非是有植入晶片的貓、狗,其他寵物一律不受理;首次投保年齡限制 在2至8歲之間,年紀過大或屬於特定高風險犬種則遭拒保;即便投保 成功,若曾出現大額理賠,隔年也可能面臨不續保風險。
許多現行寵物險商品保障額度偏低、附加自負額與理賠次數限制, 無法全面覆蓋昂貴的醫療支出,也讓部分飼主認為投保「划不來」, 選擇自行吸收醫療費用。產險業者強調,有一產險公司加入寵物險市 場是一個正向訊號,但要再打開台灣寵物險市場,仍須依賴保單設計 創新、理賠爭議解決機制完善,以及建立更穩定的風險分攤模式,才 能重建市場信心。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