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引領陸港股估值提升、主要指數創波段新高,並帶動大中華基金今年來平均報酬逾二成,成為表現最亮眼的海外基金市場,中國A股基金則以17%緊追在後。
聯邦投信行銷業務處產品協理何彥樟表示,聯準會宣布基準利率下調1碼至4.00%至4.25%區間後,為去年底以來首次寬鬆行動。雖然短期仍有通膨、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等挑戰,但市場整體走勢已逐步回穩,企業庫存也開始回到健康水準,景氣循環正朝向復甦。
事實上,DeepSeek崛起亦帶動陸港股翻多,並催化相關軟硬體產業鏈股票估值提升,預期在AI蓬勃發展、國產自主化利多帶動下,仍看好相關題材後市表現機會,成為布局大中華股市題材亮點。
統計至23日,滬深300、恆生指數今年來漲幅分別為15%、30%,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指數表現更為強勢,港股恆生科技、A股的科創50指數同期間報酬更有四至五成,與AI供應鏈相關之通訊及電子類股更有逾倍漲幅。
包括:復華華人世紀、富邦中國內需動力、富邦大中華成長、國泰中國新興戰略、宏利精選中華、台中銀中國精選成長等今年來績效逾三成表現優於同類型基金,其持有產業第一大皆為資訊科技類股,部分近一年基金報酬甚至有超過五成。
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無論是中國或全球市場,其AI需求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使得相關科技主題具有中長線配置的投資價值。
此外,美國聯準會降息挹注市場資金流動性,使風險偏好改善,有利多頭行情延續,建議可透過逢低分批或定時定額等投資方法布局。
台中銀投信陸股研究團隊表示,相較美股S&P 500今年創高,陸港股評價相對合理,第4季逢傳統消費旺季,豬肉批發受惠於中國人口紅利,港股則聚焦新型消費,同時受惠AI創新持續,硬科技及軟創新皆有投資機會,惟須留意美國關稅反覆外部不確定性上升。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