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財務金融系教授陳彥行指出,近年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被動式多資產ETF今年正式問世,其最大特色在於內建資產配置概念,透過固定比例的股債組合與自動再平衡機制,讓投資人能更輕鬆地管理風險與報酬。
陳彥行在證交所《觀點》中以「被動式多資產ETF:一鍵掌握股債配置的新工具」為文指出,被動式多資產ETF的發行與一般被動式ETF相比,被動式多資產ETF並非追蹤單一資產類別的績效,而是同時涵蓋股票與債券,讓投資組合更分散。
陳彥行分析,與同時持有股與債的平衡型基金相比,它則展現出幾項重要優勢。
首先,股債比例是根據指數規則固定下來的,不因經理人主觀判斷而改變,投資人可以清楚掌握風險屬性。
其次,其同樣具備ETF的特質,可像股票一樣即時買賣,流動性佳且透明度高。
再者,由於採取被動管理模式,費用率通常低於傳統的平衡型基金,對長期投資人來說更能節省成本。
陳彥行總結指出,被動式多資產ETF的推出,為投資人提供輕鬆做好風險性資產配置的工具。但股債配置雖能降低波動,仍無法完全避免系統性風險,如2022年股債雙跌,因此建議投資人仍需準備緊急預備金以因應不時之需。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