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2201)上周連三天漲停之後,昨(17)日公告10月單月獲利1.18億元,年減45%,每股純益(EPS)為0.11元。裕隆昨日以39.05元、下跌4.3元的跌停價作收,再度引起市場矚目。
上周傳出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將買下納智捷後,裕隆股價連拉出三根漲停板、漲幅逾三成,上周五(14日)並以43.35元的高價作收。裕隆昨因股價在集中交易市場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須公布相關財務業務等重大訊息,開盤後股價隨即重挫,最終以跌停作收。
今年車市規模受到貨物稅減徵與調降關稅議題影響,買氣明顯下滑,10月之後市場逐漸回溫,車廠的獲利表現也可望逐步改善,唯裕隆10月獲利數字年減逾四成,顯示營運量能仍待增溫。
業界指出,裕隆傳將納智捷售予鴻華先進不算壞事,關鍵是納智捷連年虧損,裕隆出售後,將有利於裕隆的獲利表現,因此消息一傳出,股價旋即大漲。
此外,裕隆未來將納智捷售予鴻華先進,但裕隆仍持有鴻華先進超過四成,還是關鍵大股東,雙方分工明確、決策統一,也有利於品牌發展。
近期,投資人積極搶進裕隆,顯示市場對該公司出售納智捷決策的肯定,且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對於集團事業的處置相當明快,對應產業發展的趨勢,提出對集團發展最有利的策略。業內認為,凡此對裕隆而言都算是好事一樁。
回顧過去,裕隆集團打造納智捷自有品牌之路並不順利,砸下重金仍持續虧損。五年前,裕隆集團將華創車電作股,與鴻海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並調整納智捷為輕資產的經營方式之後,納智捷雖每年仍虧損,但虧損金額已降至10億元內,對裕隆集團而言,並不算太大的負擔。
未來納智捷若確定售予鴻華先進,裕隆將聚焦在代工與轉投資事業的控管,研發重心移至中華車,集團也將以新車銷售與周邊事業發展為主。鴻華先進投入電動車的研發,再搭配納智捷的終端銷售,納智捷主導權換手後,應該將是雙贏格局。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