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 1樓 | 看大家討論這麼熱烈,我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好了....... 看大家討論說2017上半年有可能會掛牌重新上市,我個人認為2015年底就有機會,最慢2016上半年,原因是力晶2013負債剩300億左右,2014年底負債預計降至200億元,2015應該會降至100億以下,屆時力晶已經淨值回到10元附近,大家想他會不會套用南茂借新還舊的模式,把剩下負債一次還清呢?我想機會應該是很大的!至於力晶未來是否會和華亞科、南科比價?我個人覺得,如果明年整年DRAM價格還維持在相對高檔,那力晶挑戰60-70元機會是很大的,原因是明年P3回歸力晶屆時營收爆發力才驚人!而且據股東會蝗蟲釋出的訊息,目前手上有多個和國際大廠合作的案子,且又有全球唯一生物晶片的題材,他的爆發點都在2015年,更何況,各位大大投資股票這麼多年,請試想,一檔股票連續3年賺5元以上,那他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呢?至少50元不過分吧!更何況他的折舊已經快結束了,未來每年EPS2.5元應該不是問題,那請問這樣子能見度這麼高的公司,現在股價只有13元,你不覺得太便宜了嗎!股市有句話,股價總是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一片樂觀中破滅,千萬不要等到全部利多都實現了,看到一堆好消息才來相信,甚至追高!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今年3月份力晶股價是多少?沒記錯應該在6元上下吧!曾幾何時,才過了3個多月,股價已經漲了一倍多,空手者或是還想加碼的,你還在懷疑嗎?不要等到年底時股價站上20元了,才又後悔當初12元沒再加碼買進。就像3月時只有6元,現在則是15元一樣捶心肝,股價是反映未來的,他明年可能的利多就是那樣,未來股價一定會反應的!大家眼光要放遠一點,才能在股市賺大錢!大家參考吧...... |
Tony ![]() 2樓 | 力晶去年淨值0.14元+1-5月公司自行結算淨利38億{EPS1.7元}=所以1-5月目前淨值1.84元 今年力晶1-5月淨利38億=EPS1.7元+新思全數收購瑞力股權之後,力晶估計可獲利36億元. 預定今年第4季完成收購案=貢獻EPS1.6元 以目前檯面上力晶的EPS已達EPS3.3元 2014年6月~12月平均營收30億左右.下半年預估.EPS可以賺到2.5元 今年全年最少可以賺到5.8元.所以5月力晶未上市掛買金額會從7元一下子跳到12元的原因. 以目前力晶的淨值大概1.84元.本益比大概7倍. 假設力晶上市之前.淨值達15元.本益比還能維持7倍.當力晶上市之後.現在手頭上有力晶股票的大大.每天睡覺作夢都會笑嘻嘻的 |
晶圓廠 ![]() 3樓 | 晶圓廠不是只有錢就可以玩的。 搜尋:金融急凍,小心資本支出大的科技產業! 而科技業中燒錢最兇的就屬晶圓代工,DRAM製造與LCD產業了。 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這些產業的燒錢速度更是驚人。 最慘的時侯,一年可能要賠掉一個資本額。 半導體晶圓廠最沉重的成本原就是折舊,1座8吋晶圓廠至少5年以上營運才能上軌道,達到損益平衡, 若以1座12吋廠折舊5年計算,每年光是攤提折舊成本便至少 200~250億元, 也就是說,1座12吋晶圓廠單月營收至少需越過20億元以上,才能負擔固定折舊成本, 這更不包括製程愈先進費用愈驚人的技術研發費用。 這樣的門檻,只會愈來愈高,也會讓體質欠佳的半導體廠對跨入下一個世代,更裹足不前。 |
淺見... ![]() 4樓 |
衝衝衝 ![]() 5樓 |
漲聲響起 ![]() 6樓 | 這是一篇貼在成功大學校友的一篇文章. 由企業營運四大基礎因素分析力晶科技的轉型奇蹟─黃三本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觀察與研究 文/王香文 2月27日成功大學校友黃三本(工管56級)應臺北校友會之邀,分享自己撰寫碩士論文以來,對於臺灣半導體產業的觀察與研究,並將二十年來的經驗,在兩小時的演講中娓娓道出。 首先,黃三本先解釋什麼是半導體。一般人提到半導體就聯想到高科技產業,但半導體其實還分為記憶體晶片、邏輯晶片與類比晶片三大類,其中的記憶體晶片,就存在於我們常見的隨身碟之中。同時他也說明,半導體產業分為IDM(整合製造)、Fadless( IC 設計)及Foundary(晶圓代工)三種產業型態,臺灣的幾個半導體大廠如臺積電、聯電、力晶等,就屬於晶圓代工的部分。 1994年力晶公司成立時,正值臺灣發展半導體產業初期,因而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最早投入12吋廠的廠商之一。在2004-2006年期間全球經濟復甦,臺灣半導體產業收益新臺幣1,406億,力晶即佔了其中的550億。力晶科技更趁著這波浪潮積極擴廠,甚至公然向三星挑戰,卻引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能競爭,半導體價格甚至跌破成本,讓力晶公司在2008年總負債高達1307億。 當時半導體產業的股價一陣低迷,但時任力晶董事長的黃崇仁,不僅向力晶的股東們深深鞠躬道歉,更辭去董事長職務,表明自己將專心以CEO的身分帶領力晶突破現況。這種態度上的改變,讓黃三本知道力晶不會倒,更可能挾帶過去晶圓製造的優勢,成為臺灣晶圓製造業中,僅次於臺積電的大廠。果不其然,力晶科技在2013年一躍,成為臺灣晶圓製造第二大廠。 「企業營運的四大基礎因素」分別為產業特性、營運模式、經營心態及環境與策略,黃三本以此觀點切入,分析了力晶科技轉型成功的原因。過去只專注於DRAM一個項目的專業製造,力晶科技轉型為複合式的「營運模式」以後,同時進行晶圓代工、特殊晶片設計及醫療晶片開發,並協助美商金士頓經營其標下的晶圓廠,讓自身營運更有彈性。 自2012年以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風行全球,黃三本認為力晶科技轉型為四線並行的複合式營運,更能抓住這樣的「產業特性」,成為全球唯一能同時提供多種晶片的晶圓代工廠,更因此接下了蘋果電腦的訂單。在2008年的嚴重虧損後,力晶科技從過去高調、急速擴充的「經營心態」轉為積極而務實,這是其轉型成功的重要基礎。 而在「環境與策略」方面,力晶科技致力於研發醫學檢測晶片,如果有所成果,未來看病甚至不需抽血、照X光,將會是新一代的醫療主流。黃三本進一步推測,由於黃崇仁的醫學背景,力晶科技在醫學檢測晶片上的發展,應是值得期待的。 黃三本最後表示,許多企業因技術的世代交替,或是產業的生命週期、變化而導致營運一落千丈,甚至在發展上逐漸凋零。然而力晶科技能在幾乎破產的情況下力求轉型,改變營運模式與經營心態,並隨著產業環境調整營運策略,終於走出困境,可說是現代企業經營的典範! |
加百列 ![]() 7樓 |
婉紅曲 ![]() 8樓 |
比思吉 ![]() 9樓 |
NETTRO ![]() 10樓 |
安東尼 ![]() 11樓 |
綠巨人號呆 ![]() 12樓 |
丫玲 ![]() 13樓 | DRAM長期<三年>維持在4美元以上,這是有可能會發生地,因為20奈米,已經到達,摩爾定律的極限值<神的領域>,三星幾年前就說已成功做出20奈米,至今還沒有個影,應該良率無法有效提升.....,而力晶雖已轉型晶圓代工,卻是有別於聯電與台積電,<記憶體晶圓代工>這條路全球只有力晶一家,這就是黃崇仁所說地,要走出與台積電.聯電所不一樣的路,這個領域是台積電.聯電所無法切入的領域,所以力晶未來到資本市場法人所給的本益比要是大過世界先進的本益比15倍,我也不會覺得奇怪,因為它已經跳脫景氣循環股來到穩定獲利的時期.........今年力成把鉅晶賣還給力晶,再加上P3廠明年金士頓還給力晶,明年後擁有一座8吋晶圓,3座12吋晶圓,這才是完整的力晶,你說這樣的力晶值多少錢?誰都不能忽視,這樣零負債的力晶....... |
馬修 ![]() 14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