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揚科技總經理李泰安表示,歐美及韓國在儲能產業領先,中國承襲電動車發展的力道,並以強大的電池芯實力為發展儲能產業的優勢,但其整合系統能力多著墨於硬體,像電網級儲能系統需要同時整合軟硬體的複雜型系統,並非其強項。台灣在儲能系統的技術實力不遜於中國,創揚憑藉通訊及系統整合技術,在中國協助多家電池大廠發展儲能用EMS與陣列設計。
李泰安分析儲能系統成本結構,電池芯與包含電池BMS、組裝及測試的電池陣列各占二成,EMS、PCS、土建、電力介接及系統整合則占其餘六成。台灣嚴格防堵具有通訊功能的中國產品登台,儲能系統中的PCS、EMS與BMS為敏感項目。市場發展初期存在部分灰色空間,未來勢必從嚴審查,讓想要「洗產地」更加不可能。
創揚的技術及儲能設備可用於台電AFC及用電大戶,目前手上近10個儲能案子,合計20MW以上,包括綠能業者與再生能源EPC業者在內。
隨著政府與市場認知到,唯有搭配一定比例的儲能方能使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成為穩定的基載能源,台灣核電廠機組逐步停役,綠能發電比例逐年提高,5到10年內仍不需擔心AFC市場飽和,倘若供過於求,擁有自主技術的公司很容易轉戰至需求更高的用電大戶與海外市場;屆時這兩類應用無需與台電電網連動,業界很有可能以中國製電芯搭配嚴謹的模組設計生產工藝,滿足客戶對成本的要求。
饋線不足為綠能產業的發展瓶頸,建置AFC儲能輔助服務系統也不例外,目前可同時滿足饋線與用地分項的場域稀缺,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壁壘。用電大戶前3年建置可享減免二成的早鳥優惠,多數業者仍觀望期待鋰電池降價,本業經營良好且高度重視形象的少數傳產業已率先導入,多數可能集中在最後幾年才安裝,屆時將興起另一波綠電搶建浪潮。
創揚儲能及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總成 名揚市場
創揚科技(Just Power)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動力電池應用系統軟硬體整合能力的公司。2003年起從資通訊鋰電池模組業務發跡,到開發電動自行車與老人代步車與小型儲能,如今成為首屈一指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總成及工業級與電網級儲能系統本土製造商。
李泰安為創揚共同創辦人,學經歷傲人,建中畢業後先後取得台政大學碩士及倫敦大學博士學位,也曾在台科大、成大、北科大、聖約翰及大同大學與上海同濟大學擔任講師;李泰安在中國也有多年歷練,曾任台玻集團轉投資實聯長宜集團中國營運本部副總、南昌廠總經理,北京中瑞藍科副總裁,威力能源營銷事業群總經理兼任策略長等。目前擔任新北市綠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杰士特力(中國)總經理,大陸車電人百人會創始會員,上海艾比產業諮詢公司與台灣微馳公司,均達等公司顧問,菲凡能源科技執行長,八達創新與永固電機執行董事,電電公會電池委員會及儲能委員會委員,資策會MIC電動車與綠能產業專欄作家。
李泰安表示,17年來從電池芯廠到鋰電池應用,從小型手機電池做到MWh電網等級鋰電池儲能系統的設計研發經驗,創揚更有條件成為電動車整車廠及建築物/再生能源業者儲能解決方案夥伴。目前主力產品有鋰電池儲能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結合鋰電池儲能的水面浮筒型太陽能系統整合、電動車電力整合方案等。
創揚累績兩岸及國內外十多家車廠合作開發超過40款中大巴電池組的經驗,以及台灣前瞻計畫儲能案、台電金門儲能三期的能源管理系統案,今年也協助客戶取得台電AFC輔助服務標案,國內外實績吸引了離岸風電商、重電設備大廠及太陽能廠戰略合作,未來還將與多家建設集團與大型賣場合作建築物專用的儲能,供應日漸普及的電動車及Aggregator的儲能需求。
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都明確要求大眾巴士電動化,業界也都認可鋰電池儲能系統是唯一能妥善解決不穩定的再生能源併網後的衝擊與難以調度的方法,國內外龐大且快速發展的市場硬需求,將是創揚未來可被期待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