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期頻創新高,市場對後市看法出現分歧,主要因企業財報與科技創新支撐基本面,法人看好大型龍頭具長期投資價值,但估值偏高與關稅成本可能再度推升通膨,令部分機構轉趨謹慎並把9月降息視為關鍵轉折點。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高關稅政策,引發經濟放緩疑慮,但標普500企業第二季財報依舊亮眼。貝萊德投信指出,美股有望在三大動能支撐下續航,包括資金充沛、企業獲利續強,以及科技創新推升生產力,皆有助於強化市場表現,為投資人創造中長線布局機會。
貝萊德iShares安碩標普500卓越50ETF(009813)經理人楊貽甯分析,截至8月8日即約9成標普500企業已公布財報,其中81%公司EPS及營收均優於市場預期,整體獲利年增率達11.8%,已連三季繳出雙位數成長,凸顯美股基本面支撐力道。科技股尤為突出,輝達、微軟領軍帶動科技板塊EPS年增21.3%、營收年增15%,展現AI與雲端需求下的強勁成長。
市場並非一面倒看多,美銀調查顯示,認為美股「太貴」的基金經理比例創新高,投資人對評價壓力的敏感度升高。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表示,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仍具不確定性,雖然7月非農就業新增僅7.3萬人引發市場擔憂,但就業市場仍未全面惡化,初領失業金人數仍維持在正常區間。
雖然關稅會推升商品價格,但中國PPI持續年減、美國能源與租金價格降溫,加上企業庫存管理尚稱穩健,三大緩衝因素可望避免重演2021至2022年的高通膨惡夢。不過,通膨墊高難以避免,幅度雖較過往危機時期溫和,仍可能壓縮估值。
川普政府近期釋出對等關稅談判利多,中美協商寬限期延長90天,降低市場對加速脫鉤的擔憂。這一務實立場有助減緩市場不確定性,但未來發展仍需持續關注。
除了基本面與政策影響,國際資產管理機構對美股展望也出現差異。
富達投信認為,美國CPI年增率僅2.7%,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9月將啟動降息,全年降幅可能達2至3碼。然而,富達認為美股總體經濟動能與技術面走弱,因此將評級自「增持」調降至「中性」。這意味即使降息有望支撐資金面,市場仍難掩對高估值與成長放緩的擔憂。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