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明年接軌國際會計制度IFRS 17,其中代表未來可逐年釋出利潤的「合約服務邊際」(CSM)成為關鍵指標,壽險業者近期多力拚高CSM保障型保單銷售,綜觀五大壽險業者統計,今年前九月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銷售多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兩成以上,甚至六成,主要由利變型保單貢獻。
壽險業者力拚傳統型保單銷售,國泰人壽指出,今年前九月傳統型保單年成長達59%,其中又以傳統型利變壽險保費成長98%最多;新光人壽前九月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約428億元,亦有37%年成長率;台灣人壽傳統型新契約保費年成長逾二成;凱基人壽年成長11%,新契約保費425.5億元;南山人壽也有年成長6%。
進一步觀察今年推出的傳統型保單前九月銷售情形,國壽指出,銷售最佳的是定期給付型的「萬美利」利變型美元終身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305億元;新壽表示,新契約保費最高的傳統型保單是定期給付型的「美傳家」外幣利變型終身壽險,新契約保費約142億元。
台壽指出,最受歡迎的是「旺美勝」系列美元利變型保單,貢獻保費約70億元;凱基人壽表示,利變型仍最受保戶青睞,約占整體傳統型保費八成;南山人壽指出,近期剛推出的「美利保倍3」利變型終身壽險也獲得熱烈迴響。
壽險業者分析,利變型壽險成為主要保費貢獻來源主因有三,一是有宣告利率回饋機制,若為美元利變型保單,今年最高宣告利率都有4.25%起跳,二是主要訴求身故保障,有利資產傳承,三是美元匯率下滑與預期降息因素,讓市場對美元計價保單接受度更高。
相較於利變型壽險高成長率,健康險商品銷售不如預期,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八月合計保險收入與負債項下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209.16億元,較去年同期321.3億元減少9.7%;傷害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08.57億元,年成長9.3%,不過因為保費貢獻額度較小,壽險業者仍將主力放在利變型保單。
<摘錄經濟>
目前此檔交易熱絡 掛單諮詢line線上詢價

股東會訊息
最近一期股東常會已於 114/06/11 結束

股東權息通知
113年將配發 股息 63.475065 股股利
108年辦理現增,每張可認122.334712 股股,認購價 16 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