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調整匯率計算,如AC部位不評匯率或採匯率均價計算,惟彭金隆態度全保留。
金管會認為,各業者提出的暫行措施全都違反財報會計準則,金管會關切是否有清償能力、流動性等立即性危機,「財報難看只是帳面虧損,並沒有立即性危機」,暫不會因財報難看做甚麼調整。
壽險公會初步提兩大建議案,一、提前適用接軌IFRS17權益有利影響數,二、匯率採半年或一年均價,但這僅適用RBC填報,不適用財報,換言之財報虧損仍未解決。
金管會5日起急召前六大壽險業,了解台幣暴升對其清償能力、流動性衝擊及各業者因應措施。這前六大壽險是國壽、富壽、南山、台壽、凱基人壽和新壽,全都是董事長出席,全程由彭金隆主持。
壽險業者認為,這波台幣暴升衝擊最大的「財報」,光4月以來台幣暴升至今,已全數吃掉壽險業前三月賺的,且還會倒賠,4月壽險獲利將面臨虧損。
尤其是拿來「雨天撐傘」的外匯準備金水庫,4月至今幾乎全部耗盡,等於在這波台幣狂升暴雨中,壽險業根本無傘可撐,部分沿用舊制者還得面臨碰到20%底線得增提慘況。3月底全體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為2,836億元。
壽險圈估算,台幣光升1%,前六大壽險業匯損就達450億元,4月至今光前六大壽險淨值和獲利損失恐逾千億元。業者憂,一旦大虧,將重擊股價,市場信心危機恐一觸即發。
一家壽險高層坦言,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手握大量債券的壽險業面臨龐大評價損失,讓業者淨值轉負,當時金管會以「資產重分類(指債券轉入AC不評價)」化解淨值危機。
時隔三年,2025年危機並非RBC(資本適足率)、淨值比或流動性,而是財報(損益表),在各壽險業外匯準備金水庫耗盡、避險比率拉高又增加避險工具成本等夾殺下,業者面臨龐大虧損壓力,盼金管會出手相救。
據透露,前六大壽險高層提出建議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公會建議提前適用接軌IFRS17權益有利影響數。
二、調整匯率計算方式,提議壽險帳列八成AC部位的債券,全都不要做匯率評價,或是從目前月底匯價計算,改以匯率均價。
<摘錄經濟>
目前此檔交易熱絡 掛單諮詢line線上詢價

股東會訊息
最近一期股東常會已於 114/06/11 結束

股東權息通知
113年將配發 股息 63.475065 股股利
108年辦理現增,每張可認122.334712 股股,認購價 16 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