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風險已侵蝕企業獲利能力,特別是工業、非必須消費等產業皆發布獲利預警。法人表示,反觀今年來基礎建設基金表現穩健,且具有防禦力,建議可納入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根據CMoney統計至6日,觀察基礎建設相關基金今年來績效表現,其中:野村全球基礎建設大未來、合庫全球核心基礎建設收益、富蘭克林華美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國泰全球基礎建設、永豐ESG全球數位基礎建設基金等,績效達10%以上,相較台股大盤跌10.9%,表現亮眼。
綜合野村基礎建設大未來基金經理人高君逸、PGIM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王翔慧觀點,企業獲利在局勢動盪下引發市場關注,而在人工智慧等長線前景加持下,估值合理的基礎建設板塊持續吸引資金流入,今年初以來績效表現佳。
綜觀全球公用事業表現,以歐洲公用事業今年來漲勢領先,除了資金從美國出走,歐洲公用事業與AI用電需求的連結度較低,以及歐美間的評價面調整等,都是帶動歐洲公用事業類股強於美國的主因。
王翔慧分析,歐洲公用事業具備評價面與政策支持,包括西班牙、德國、英國等針對公用事業相繼推出支持計畫,如新增發電項目、公用監管改革、延長核電機組使用、定價改革等。
至於數位基建方面,今年來AI類股受關稅訊息影響較深,短期也同步影響數位基建表現,然而四大雲端業者的資本支出計畫,透露了資料中心發展無虞,不論Meta、Google、Microsoft 、Amazon皆指出,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超過供應面,對於資料中心需求提供有利的順風因子。
聯邦投信行銷業務處產品協理何彥樟分析,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特別是基礎建設與公用事業類股,反而具備四大優勢:抗景氣波動的剛性需求、通膨調整機制、穩定現金流與規模經濟優勢。
因此,不僅報酬相對突出,風險調整後的投資效益亦表現優異,基礎建設類股在當前高關稅和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處於有利地位,也逐漸受到資產配置者的高度重視。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