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保單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如今已有七家壽險公司加入市場,除了因為前一波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調升速度不如美債,導致銷售下滑,開始有業界回頭賣分紅保單吸引市場目光,最關鍵原因,在分紅保單有利增加CSM(合約服務邊際),對於接軌相當有利。
包括凱基人壽、台新人壽都表示,紅保單有利增加CSM,讓獲利來源更加多元。台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日前於法說會上指出,台新人壽之所以推出首張分紅保單,除了觀察到整個市場的需求,對於客戶來說,透過分紅的方式將台新人壽的經營成果部分與客戶共享,享受到台新人壽的經營績效,同時,分紅保單有利於未來接軌IFRS 17及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可有效地進行資產負債管理與利率風險的管理。
除了先前的保誠人壽、富邦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安達人壽外,凱基人壽及台灣人壽在今年4月陸續開賣,台新人壽則在5月正式宣告進軍分紅保單市場,讓市場再掀高潮。
分紅保單曾於十幾年前風靡台灣,但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由於分紅保單放較多部位在股票,當股票市場出現劇烈震盪時,原本保險公司承諾的分紅減少甚至不分紅,引發後續爭議,壽險業陸續退出分紅保單市場,後來僅剩保誠人壽持續銷售。
直到富邦人壽在2023年重返分紅保單市場,除了誕生百億神單,且受惠於分紅型商品成長,帶動2024年初年度保費年增幅16.5%,總保費收入年增12.5%,均優於業界平均。法國巴黎人壽同樣於2023年底推出首張分紅保單;安達人壽則自2024年起推出多張美元分紅終身壽險保單;凱基人壽及台灣人壽在今年4月陸續開賣。
最新加入戰局的台新人壽更是將要保人紅利分配率訂在85%,與台灣人壽並列最高,且其各年度內部報酬率(IRR),若以持有保單滿10年來計算,也比同業多出0.1%,引發市場討論度。
戴朝暉日前在台新金控法說會上透露,台新人壽之所以推出首張分紅保單,除了觀察到整個市場的需求,對於客戶來說,透過分紅的方式將台新人壽的經營成果部分與客戶共享,享受到台新人壽的經營績效,同時,分紅保單有利於未來接軌IFRS 17及TW-ICS,可有效地進行資產負債管理與利率風險的管理。
凱基人壽指出重返分紅保單市場,有兩大考量,第一為市場需求強勁,第二則是凱基人壽更名前為中國人壽,曾於2003年推出國內第一張分紅保單,而因應接軌,多了分紅保單也有利增加CSM,讓獲利來源更加多元。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