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及楊柳颱風接連侵襲台灣,多處地區出現電力中斷狀況,針 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災後視察提出應全面檢討電網地下化可行性,台電 指出,電網強韌需要因地制宜,在易淹水地區,除了地下供電設施反 而易受損壞外,維修時間也較架空線路更長。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端出「Power Couple(電力匹配)」,認為 電力系統供需間能好好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包括新興能源、儲 能設備等,能形成一個樞紐,共同使用輸電網路,讓彼此最有效率達 成供電目標。
他說,地下化最有意義之處,在於以因風災造成電桿倒塌的地點為 基礎做地下化,對電網韌性強化最有幫助。
台電副總陳銘樹也在「因應氣候變遷下架空與地下電網韌性之推動 與挑戰」研討會上舉例,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事件時,使用地下 供電設備的光復高職,因供電設備處於低勢被淹沒,為了正常上課, 台電臨時搭建低壓設備為其供電。電網地下化是一般電網建設的10倍 ,後期維修需要挖馬路等流程,耗時和維護成本,是架空線的好幾倍 。檢視鄰國電網地下化程度,台灣有47.9%地下化,韓國21.3%,日 本僅6%。
此外,曾文生也表示,電力系統穩定部分,將會不斷用到「Power Couple」的概念,即電力系統的供、需、儲,怎麼樣有效匹配,使效 率提升。如台電已實施讓風電、光電、天然氣電廠用同一管線、同一 個電纜,風電光電發電時,走第二代電纜,沒有風光電時,用天然氣 補,來創造電網的效率,未來儲能也會有相同功能。
AI Data Center需求提高,美國亦開始討論要讓這些設施設置都往 電廠靠近,變成有效率的couple,這也是未來可能不斷出現的議題。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