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8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8,471億元,單月暴增4,729億元,改寫史上次高量、連兩個月成長,年增率終結連三月衰退、轉為正成長0.37%。
銀行圈指出,法人貨款湧入、AI出口暢旺是主因,但美國啟動降息循環恐成第4季變數。
金管會分析,8月外幣存款暴增受五大因素影響:法人戶貨款入帳、投資款匯回、收回國外存款、資金調度,以及美元升值。
若以8月底匯率30.605元計算,外幣存款折合4,851億美元,單月增加46億美元,已連續兩個月上升,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後,企業出口接單暢旺,使貨款入帳湧入銀行體系。
銀行業者指出,外幣存款暴增關鍵在AI應用與消費性電子備貨潮。高階晶片與伺服器出口暢旺,推升應收貨款匯入。8月出口金額續創新高,資金回流銀行體系明顯。
9月美元小幅回貶、美國降息使台美利差縮減,雖短期不利存款續增,但電子零組件出口衝破200億美元,AI動能仍支撐資金流。
法人預期,未來半年出口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企業貨款、貨運收入等可望穩定外幣存款量能。
金管會公布8月底國銀外幣存款數字(包括DBU、OBU與海外分行)。回顧今年走勢,首季僅小增510億元,第二季受美元暴跌衝擊,換算台幣計價的外幣存款一度蒸發1兆1,128億元寫史上最慘紀錄。
所幸7月起台幣持穩、企業發放股息調度資金,外幣存款月增3,260億元,8月再暴增4,729億元,僅次2022年9月歷史高點。
累計前八月外幣存款縮減金額已收斂至2,628億元,年增率轉正。外幣存款「兆元俱樂部」仍維持六強:中信銀、北富銀、兆豐銀、玉山銀、臺銀與第一銀行。
8月前十大外存行全線成長,臺銀月增601億元居首、兆豐595億元、中信571億元、第一銀545億元;年增率以北富銀10.9%最強、玉山銀8.7%次之。
金融圈認為,若AI出口熱度延續,外幣存款長期可望持穩;但若美元又回貶、企業資金回流告一段落,恐削弱第4季存款動能。 <摘錄經濟>